转发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线上推介会活动通知

活动背景为落实北京市进一步推动在京中央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求,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北京科大方兴科技孵化器联合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首都科技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定于2022年11月25日共同举办中关村“火花”活动——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线上推介会(第二期),届时将有5个项目进行路演。

活动时间2022年11月25日(星期五)14:00

活动参与方式:本次活动采用线上腾讯会议形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

活动组织:

指导单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

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

北京科大方兴科技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首都科技志愿服务联合会

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协办单位

北京科大天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

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活动议程:

(一)主持人开场及领导致辞

1.主持人开场

2.领导致辞

3.政策宣讲:海淀区先使用后付费专利许可等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先试政策解读——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知识产权处赵丽

(二)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项目路演

低膨胀精密构件

微合金化绿色表面处理新技术

艺术教育元宇宙专业课程体系与沉浸式教学系统

墙体热阻快速检测仪

“智上云”-油气大数据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领航者

(三)交流讨论

(四)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活动介绍:

(一)低膨胀精密构件

1.项目简介:

热膨胀是自然界普遍现象,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常造成器件阄裂失效等问题,在诸多应用领域中热膨胀调控及热膨胀系数匹配是关键问题。项目团队研发的低膨胀和负热膨胀功能材料及器件可解决热膨胀相关的共性技术和关键问题,可用于精密仪器、电子封装、航空航天等领域。市场年需求达上亿元,目前高纯原材料被国外公司垄断、国产性能偏低。团队通过优化制备工艺,获得高纯负膨胀粉体的宏量制备,与美国公司的产品性能接近,在精密仪器和电子封装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2.团队/负责人简介

陈骏,教授,博导,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8年)、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德国洪堡博士后基金(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2015年)。团队目前由教授两名、副教授五名、讲师二名、博士研究生15名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组成,团队长期从事负膨胀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ence、J.Am.Chem.Soc.、Phys.Rev.Lett.等学术期刊发表与铁电材料相关的SCI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

3.项目需求

工程化、产品化所需资金、场地等;航天、电子方面应用场景;北京附近或是长三角一带资源对接。

(二)微合金化绿色表面处理新技术

1.项目简介: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实施为绿色表面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不锈钢、钢铁零部件表面耐磨、耐蚀处理技术是材料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决定了其服役寿命和精度保持性。金属表面镀铬、镀镍工艺能耗高,污染严重,开发绿色环保表面处理技术是装备制造行业迫切需求。在陈蕴博院士的支持下,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性能耐磨耐蚀绿色表面处理新技术”应用研发,利用纳米催化,在金属表面形成具有精细微观结构的耐磨蚀化合物层,表面硬度达到镀硬铬技术要求,耐蚀性能优于镀铬镀镍处理,生产过程无污染,批量工业化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性能耐磨耐蚀绿色表面处理新技术”是替代电镀铬、镀镍的新技术,碳钢、不锈钢处理,表面硬度提高3-5倍(碳钢≥700HV,不锈钢≥1000HV),耐磨性提高2-3倍,耐蚀性提高2倍以上,中性盐雾试验≥96h。团队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技术应用开发,形成了企业技术需求-市场调研-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全链条开发应用体系。目前已经在汽车零部件、武器装备、海洋装备、石化、造纸、采矿等行业进行技术验证,针对其产品应用工况,进行了技术和工艺优化。

2.团队/负责人简介

薛彦鹏,博士,男,现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副研究员,CSTM/FC98科学试验领域委员会委员。2010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获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14年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化学工程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在意大利都灵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大学进行非晶合金和纳米多孔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2017年底入职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研究领域是表面工程、电化学工程、腐蚀与防护等。研究方向:高性能耐磨蚀涂层技术、高速涂镀处理技术、材料电化学腐蚀机理与控制技术等。负责或参加欧盟第七框架、ESPRC项目、法国国家项目、国家发改委、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及中核、宝钢等科技项目20余项,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

孙金全,教授,材料学博士,男,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金属系系主任。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军工预演、973计划子课题、863、工信部专项、国家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开发了纳米催化低温渗氮、渗碳技术,开发不锈钢耐磨(硬度提高4~5倍)、耐蚀(耐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性能)S相表面处理技术,并在不锈钢浆料泵、耐磨板进行了表面处理和推广应用。

3.项目需求

目标投融资合作机构。

(三)艺术教育元宇宙专业课程体系与沉浸式教学系统

1.项目简介: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线艺术教育成为突破我国艺术教育长期发展瓶颈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扩展现实、智能感知、沉浸式交互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智慧艺术教育实现优质教学内容与先进教学技术融合,成为未来发展方向,艺术教育元宇宙是最佳载体。

项目聚焦国内外在线艺术教育(学位教育/专业培训)全场景教学服务市场(千亿规模),依托前期智慧艺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智能教学技术科研成果,逐步构建艺术教育元宇宙专业教学生态,根据互联网学习者个性(专业基础/情感等级)需求,准确定位并定制培养(制定培养方案与推荐专业教师),建立精准师生链接。项目旨在联合国内外合作伙伴,依托智慧艺术教育应用示范项目,构建项目核心业务市场推广渠道与技术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全景化在线艺术教育专业(课程/师资/实践)资源平台。

2.团队/负责人简介

团队负责人李刚教授2005年从总参二部专业至北京科技大学工作至今,长期从事视频图像分析处理、智能感知、嵌入式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知识融合与情感认知)、沉浸式交互、智慧艺术教育/智能艺术工程等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培养本科生一百多人、研究生八十多人,带领科研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19年1月,协助北京科技大学与北卡罗莱纳大学共建“科技艺术交叉应用创新中心(AICATC)”并担任主任,依托北卡罗莱纳大学艺术学院(UNCSA)现行成熟、规范、系统的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发面向全场景教学应用的艺术教育元宇宙专业课程体系与沉浸式教学系统,取得六十多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并建立多项智慧艺术教育应用示范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近三千万元,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获得国家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支持。

3.项目需求

项目融资;战略合作。

(四)墙体热阻快速检测仪

1.项目简介:

市场现有此类产品具有检测时间长、设置不灵活、产品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相较于其他产品,我司此款产品:

(1)升温快速:根据建筑墙体热阻现场快速测试方法标准,采用两段式加热法,加热板均匀加热墙体8小时左右即可近似达到一维稳态,与标准热流计法相比大大节省了测量时间;实现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传热稳定状态识别(已实现);实现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导热系数识别,与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印证。

(2)操作简单:现场测试时安装方便,布点容易;触摸屏控制,仪器操作界面简介易懂,易于上手;仪器支持USB数据导出,测量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3)携带方便:采用铝合金外壳及轻型热绝缘材料,外观设计紧凑优美,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

2.团队/负责人简介

科研团队和运营团队成员均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由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的教师和本科生、研究生组成。团队成员都多次参加创新类大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丰富的研发经验,在公司管理、市场推广、设备开发和人员管理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各自有相应的擅长领域,资源互补。

3.项目需求

资源对接,最好有明确的目标合作区域、目标合作领域、目标合作企业等。

(五)“智上云”-油气大数据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领航者

1.项目简介:

本项目响应我国油气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指引,着眼在当前日益严苛国际形势下被西方“卡脖子”和事关行业长远发展的前沿技术,深度结合油气行业背景,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闭环优化等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到油气产业需求中,解决石油天然气产业链长、场景多、数据量大、高质量数据获取难、“数据孤岛”严重,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技术和软件系统,缺乏精准预测分析和高效决策能力等行业痛点。通过自研大数据集成存储、融合管理、挖据分析以及云端可视化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软件,开拓了以数据为基础、算法为核心、大数据算力为支撑、行业应用为目标的油气大数据智能平台一体化架构机制,进而构建了一套油气大数据生产决策智慧服务平台“智上云”。平台基于微服务和中台架构技术,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快速开发,并提供个人零代码应用工具和多场景应用分析算法库。平台按照处理PB级多源异构数据的要求进行开发部署,同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弹性扩容。同时研发智能边缘传感器等硬件设备,辅助数据的采集和边缘计算,实现软硬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模式。

通过本项目的实时,有助于构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产业新生态,帮助企业达到降本增效、加速产业创新的目的,推动我国油气能源智能化产业升级。

2.团队/负责人简介

研发团队以北京科技大学FreeLab创新团队为主,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专家,同时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工程研究院、中石油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高效、研究机构、石油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聚焦行业顶级人才,为油气大数据智能决策云平台产品研发和升级迭代提供保障。研发顾问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园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王宇赫组成。项目运营团队由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博士后王九龙、前IBM项目开发管理总监秦冬等组成。

3.项目需求

项目合作;股权融资。


上一条:包头·科技成果线上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通知

下一条:讲座通知:科技成果转化操作实务解